阅读历史 |

第468章 可以试一试夜校(1 / 2)

加入书签

按个势头下去,明年他们应该就能在京城买得起房子了吧?

到时候一家子就不用挤在出租屋里了,到时候他们也买一个带院子的房子,一家人一起努力。

所以,陆婶子和陆父每次看到贺皎皎过来都开心的合不拢嘴,跟她说店里的生意有多好。

贺皎皎见他们开心,她也发自肺腑的开心,他们都是跟着她出来的,也是出于对她的信任和支持,所以能看到他们挣钱,改善生活,改变人生,她心里也是很开心的。

目前快餐店总共有三家,第一个店是她自己的,第二个店是她与陆伟民家合伙开的,第三个店则是与李大全父母合伙开的。

快餐店生意好,京城的需求也大,确实需要多开几家,至于人手方面现在完全不用她担心,无论是陆父陆母还是李父李母,他们都已经能独挡一面了,招聘人手,洗碗工、厨师、服务员,他们已经能得心应手了。

现在两个分店,她只要拿分红就行了。

陆家和李家除了一半的分红之外,还有工资的,按照市场高一倍的工资来算,算是他们的辛苦钱,因为平时贺皎皎也不在店里,所以多给点工资,她也不在意那么多。

在店里转了转,贺皎皎又去了丽人服装厂巡视一圈,贺皎皎突然发现李静仙有些心不在焉的,便问她怎么回事。

哪知道这丫头忍不防的来一句:“皎皎姐,我想读书。”

贺皎皎先是一愣,有些诧异的问道:“怎么好端端的想要去读书了?”

李静仙咬了咬唇:“我也想当大学生,考大学。”

贺皎皎有些为难的摸了摸脑袋,李静仙小学没毕业就没读了,而且她现在也十九岁了,再回去读书也不行啊,跟不上啊,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加在一块是五年,等她读完高中,都二十四了。

二十四放在后世不大,也就是大学校毕业。

关键是这时候有学校收这大的初中生吗?

不过李静仙有这想法也是好事,证明她想要进步,证明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她也不能驳了李静仙的大学梦。

但李静仙自己好像意识到这个想法有些不靠谱,她眼里的光芒慢慢的暗了下去,然后有些郁闷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哪怕读完初中,现在重新回去读高中,也比什么都没有学的强呀!

贺皎皎想了想道:“不过,你可以去读夜校,京城夜校应该不少,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针对初中的。我可以托人帮你问问。”

听到贺皎皎的话,李静仙激动的抬起头来,连同看向贺皎皎的目光里都带着激动与欣喜:“真的吗?那太好了!皎皎姐,谢谢你!”

贺皎皎有些好奇的问道:“静仙,你怎么会突然想到要学习?你是认真的吗?”

李静仙只是略微一思索便用力的点了点头:“恩,我是认真的!我想提升我的知识和学历,我不想做一辈子的女工!”

虽然她现在的工资还不错,一个月能拿到五十多场块,每天也稳定,但她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每天固定的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没有一点意义!

最重要的是如果她不努力一点,她如何才能离那个人近一点呢?

贺皎皎见她回答得很坚定,也是一副要努力学习努力改变命运的模样,不由有些被她感染。

其实不止是她,是这个时代的青年都是如此。

华国成立以前一直经历着战火的摧残,导致停课,那时候很多人都吃不饱穿不暖,甚至随时会在战争中牺牲,更别提上学了。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学习到知识,那时候全国90的人都是文盲。

记得当时一个市级城市做了一个统计,32个较大厂矿企业里在157名书记、副书记和厂长、副厂长中,具有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文化程度的不到30;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程度的,也占了一半以上。

这种状况导致领导干部对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技术人员的作用发挥不够,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

为有效提高工农干部的文化水平,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我国于1953年底下发了有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干部文化补习的学制、课程等具体要求,并允许个别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重点试办高中班和夜大学。

最初,夜大学是以教政治理论为主的,学生大都由单位选派。

像人民大学就设有夜大学,55年时这个夜大学课程有“华国革命史”“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四门。

四门课程每年同时开出,每门课都要学一年。每人每年任选一门,一般在晚上上课。学完四门课程并经考试及格,即发给毕业证书。

1955年,华清大学、京城石油学院和京城矿业学院也先后开办了夜大学或夜校部,拓展了学习科目和内容。

华清大学的夜大学是和原电力工业部合办的,主要培养电力工业部和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