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6章 接风洗尘(1 / 2)

加入书签

肖元明说道:“成。你们来了后直接住我家就行了,至于吃饭问题,我找李婶子给你们做一日三餐,这个你们不用担心。你也不用带很多人过来,这边有些泥瓦匠,就是不用盖城里的那种房子,你带几个得力的人手过来就成。”

普通的工人,从村子里找就行了,既方便还能让大家挣点辛苦费,像那种需要技术的人才,就需要贺子文从京城带过来了。

事情谈拢后,肖元明便挂了电话。

第四天的下午,贺子文带着丁跃几人来到了山县的火车站,几人风尘仆仆的。

可见贺子文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迅速收拾好家里的行囊,又把公司里的事情交待了一番,就立刻马不停蹄的赶了过来。

这时候火车慢啊,从京城到这山县就转了两趟火车,一共花了近两天的时间才到达这里,一个个的脸色都不大好,主要是坐火车转来转去太折腾人了。

丁跃几人眼里也是有着兴奋的,老板愿意带着他们东奔西跑,证明是看重他们的,否则能带他们出来吗?

像那些没被带出来的兄弟们就羡慕得不行。

而且这一趟出来坐火车也是有工资的,吃住全包,工钱也按照正常的价格来算,最主要的是也能增长不少见识,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之前跟着这个贺老板干的时候,他们心里是没底的,主要是这个贺老板太年轻了,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没吃过苦,没有怎么做过活的人,这样的人能做建筑吗?

要知道干建筑这一行是又脏又累的,这样的公子哥一看就是娇生惯养的,哪能吃得这个苦啊!

再者,就算他吃得了这个苦,他懂建筑吗?他知道怎么建房子,怎么搞水泥怎么刷墙怎么通水电吗?

他啥也不懂啊!

跟着这样的老板,能挣钱吗?

其实,丁跃这想法也正常,换做任何人都会有这样的担心。

不过令丁跃诧异的是看着细皮嫩肉的京城公子哥,真的把这苦吃下来了!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不懂的事情他都会虚心的请教他们,抱着不懂就问的心态,虚心好学,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还真叫贺子文学到了不少东西,原本只有五六人的队伍,也壮大到了后面的七八人,到现在的十几人……

从啥也不会,到亲自上手拌水泥,刷墙,弄钢筋等,如何把房子建得更牢固更美观,房内要怎么装修才好看……等等一系列问题,丁跃是亲眼看到贺老板付出心血和精力的,白天和他们打成一片,不耻下问;晚上抱着书本,学习知识。

在这样不停的努力下,贺老板无论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能力,那都是直线的提升,令丁跃啧啧啧称奇,也由衷的佩服。

身为老板的贺子文都在不停的努力学习上进,他只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的?

于是,丁跃晚上也开始了挑灯夜读的模式,花钱从书店买了一些关于建筑方面的书籍来看。

奈何他只有初中文化,很多地方读起来颇为费劲,甚至不懂,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圈起来,等第二天有空的时候再问贺老板,结果贺老板也不懂!

于是两个不懂的人钻在一起努力钻营研究,再不懂的就只能留着问霍建中或是贺皎皎了。

李容哲亲自开着生产队里的拖拉机,同肖元明一起去火车站接人。

接到人已经是下午四点的事情了,肖元明直接带着他们去了国营饭店吃饭,为他们接风洗尘。

肖元明发现在县城做生意的人,太少了,没有人开小饭店,只有几个流动性的小吃摊,估计是害怕会抓,会被定义为投机倒耙,所以还暂时没人敢开店,也可能是资金紧张的问题。

但是在京城,私人小饭馆已经有很多了,甚至还有一些私人旅馆也跟着开业了,京城毕竟是祖国的首都,自然是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看来山县要想热闹起来,还得过个两三年啊。

主要是这会的人胆子都太小了,尤其是经过那十年的动荡时期,一个个都不敢轻易冒头,生怕被当成了投机倒耙来对待,那可是要蹲牢子吃牢饭的。

到了国营饭店,肖元明点了一桌子十二个菜,有荤有素,最后还点了一个冬瓜肉丸汤,再来了四瓶白酒,是泸州老窖。

这种好酒也就只有国营饭店里有了,外面的很难买得到。

李容哲喝到这泸州老窖有些舍不得松杯,主要是这酒贵啊!一瓶泸州老窖可要不少钱呢!

他平时喝的白酒要么是老白干,要么是大曲,这两种便宜啊!

今天能喝到泸州老窖,李容哲也不由多喝了几杯,都有些微醉了。

回去的时候是肖元明开的拖拉机,那两年在乡下当小队长的时候,好在李容哲教过他怎么开,席上他喝得少,只喝了一点,也没有上头。

将贺子文几人拉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肖元明家里住不下,于是安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