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九十四章 颠覆(2 / 3)

加入书签

在绕回来第五公设,它实际上不仅深深影响了数学界,对物理学界尤其是相对论的诞生同样影响深远,所以不得不说。

因为第五公设直接导致了非欧几何的诞生。

俄国的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与德国的黎曼分别完成了自己的非欧几何演绎。

二者并不太一样,但过程都是数学史上革命级别的大事。

言而总之,就是一旦基础的公理或者公设错了,整个数理大厦都要修改,然后诞生出一座更加恢宏的大厦。

数学界已经经历了一次如此的大规模改动。

而作为先导,数学完成了革命,物理等学科就可以利用数学工具进行革命。

因为相对论就是建立在了黎曼几何之上,也就是非欧几何之上。

后来人们耳熟能详的“引力导致时空弯曲”等理论,离不开黎曼的几何。

另外,引力也是个看似最好理解,却是个超级无底洞般的大坑。

甚至爱因斯坦晚年都在这上面栽了大跟头,直接导致所谓“大统一理论”不可能完成。

因为爱因斯坦走错了方向,引力实际上是最难的,应该最后纳入。

不过怪不得爱因斯坦,因为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四大作用力中的强力与弱力。

其中关系有点复杂,以后得慢慢说。

反正现在迈克尔逊瞬间就听出了李谕话中的意思:“你是说,光速不变应当作为一种公理进行庞大的推演?”

李谕点点头:“相对于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光速表达式中所用的两个常数电导率和磁导率,真空光速是一个更为基本的物理量。当然,不能否认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伟大,它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向我们暗示了光速可能是不变的。”

李谕说得有点小保守,因为后来经过证明,麦克斯韦方程组对相对论体系同样适用。

所以才说麦克斯韦差一点点就摸到了狭义相对论的门槛,他真的就在门前。

迈克尔逊不同于常规的物理学家,他自己就是坚定的光速不变支持者。谁叫他一辈子都在做光速的测量,没有人比他更明白不管如何做实验,光速都是不变的。

这里说的是真空下的光速,因为众所周知水中光速要变慢。

原因很简单:光的传播本身不需要介质,介质反而会让光速变慢。

迈克尔逊沉思一会儿,说:“我过你的书籍,你的论文无不都是严谨的数学与深刻的物理解释并行,今天却说光速不变无法用数学推导,让我心中不禁产生一丝寒意。”

他对李谕的能力是相信的,但李谕今天的话信息量太大。

李谕说:“没什么好奇怪的,物理学中有太多原理都不是靠的推导,而是通过实验得来。既然实验没有错,就说明自然界的奥秘就是如此。就像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迈克尔逊有些恍然:“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苹果从树上掉下,启迪牛顿发现了恢宏的力学三定律;而人们也并没有想去证明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今天的光速不变同样如此,无需证明。”

“果然是会长!就是这个道理,”李谕说,现在能坦然接受此观点的,全世界估计都没几个,他然后说,“所以即便您问我光速为什么是恒定的,我也只能遗憾地回答三个字,‘不知道’。”

迈克尔逊笑道:“你倒是很坦诚。”

李谕摊摊手:“我只能这么回答,说到底光速不变就是试验结果,并非理论推导。”

起码到李谕穿越前,光速为什么不变,人类真的不知道。

再直白点说,它就是一种人为规定,因为实验是这样。

如果哪天试验测出来光速能改变,估计那时候整个物理世界又要崩塌个一大半。

因为这种颠覆就和地球上苹果掉落,突然往天上飞一样。

那时候整个物理理论都要重新建设。

物理学嘛,就是这样,有了实验,然后去解释现象,你不可能怀疑自然界有错误。

不过这种事应该不可能,起码在现在这个宇宙下不可能。、

(除非有三体人的智子干预。)

迈克尔逊说:“我越发感觉,让你加入物理学会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上次白宫晚宴短暂相聚,今天深入探讨,我对你的数理学识佩服得四肢投地。”

李谕笑道:“是五体投地。”

自从他的星战系列发表后,李谕就发现好多人喜欢说一些“中国谚语”,但成语实在是说不好。

迈克尔逊说:“我今天就会对谈话进行整理,明天发表于会报上。”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

很多人对于北卡罗来纳的印象最初应该是来自乔丹。

乔丹就是从北卡罗来纳大学校队出来的,现在他还是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黄蜂队老板。

此时的寒风已经比较凛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