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七十章 答辩(2 / 3)

加入书签



其实以目前科学界状况,论文基本只有一个作者,所以导致不少做了大量辅助工作的人被忽视。

李谕不是小气人,而且他们两个做的帮助不小。李谕也很清楚自己强在理论能力,实验方面肯定是这些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大佬更在行。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现在的试验设备太过简陋,哪像自己当年读大学时一样,啥实验设备都得动手造出来。

这项宇宙射线的成果虽然尚且比较初步,仅仅是验证了宇宙射线的存在,并没有得出它的能量、来源、分类等参数。但发表出来仍然是不得了的东西,瞬间让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因为它表明了宇宙之外的神秘多到无法想象。

卢瑟福私下里与李谕讨论过:“我对天文学并不是非常了解,但看过你的天文学论文,知道了河外星系的存在,它们会不会是来自这些遥远的星系?”

李谕说:“有可能,甚至可能更遥远。而一些能量没那么高的射线,大部分可能来自银河系之内。我们的这项研究仅仅刚开始,等日食以及太阳耀斑的时候,还要做不少后续测试。”

后世发现宇宙射线中能量最高的粒子,已经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一个粒子的能量竟然高达3×10的20次方eV。

eV就是电子伏特,是很小的单位,因为汤姆逊发现电子后,发现它能量很小,所以用了这种单位。

但达到10的20次方eV这种级别,已经完全可以用焦耳(J)了,毕竟都是能量单位。

差不多是50焦耳。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1k的重物从5米落地的动能!

我滴妈,这可仅仅是一个微观粒子的能量哦!

这颗粒子的名字也很响亮:oh y od particle。我的老天粒子。

物理学家有时候起名还是很有趣的。

李谕和卢瑟福、欧文·理查森的小团队完成了非常有意义的成就,发表出来后果然引起了整个科学界的重视。

不过首先李谕要做的是完成剑桥的博士答辩。

答辩的审核者都是老熟人:汤姆逊、瑞利爵士、威尔逊等。

过程简直又像一个演讲过程,因为他们心中早就默许给李谕一个博士头衔,哪怕他随便拿点东西出来都可以,更何况还是这种实打实的成果。

至于提问阶段,几人仅仅提了一些常规问题。

比如汤姆逊问道:“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这是很随意的问题,李谕说:“因为它对现代物理会有巨大的启发意义,尤其是在粒子领域。”

汤姆逊自己就是搞粒子物理的,又问道:“你是说粒子物理有很大的发现空间?”

李谕回答:“是的,除了已知的几种粒子,微观态还会有很多不同粒子,就像组成人类的器官有很多种一样。既然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必然也是丰富多彩。”

汤姆逊对李谕的回答很满意:“你的回答已经体现出了深刻的物理哲学思想。我没有其他问题了。”

瑞利爵爷则不像提问,简直是在闲聊:“你认为自己到底是一名物理学家,还是数学家,或者天文学家,甚至工程师?对了,还有作家?”

李谕笑道:“这个问题我怎么回答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别人如何看待我。”

瑞利也笑道:“我们是在考虑到底授予你什么样的博士学位头衔。似乎哪一项都合适,现在看来,只能将就着先按照论文的主题,定为数学物理博士。”

如果是后世,肯定不会把数学物理放在一起,不过二十世纪初的确有很多这样的称呼。

因为不少当下物理学家本来就是学数学的,眼前就有一位:汤姆逊。

李谕和他们继续聊了会儿天,答辩会便在非常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

李谕获得了一个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虽然顺序上有那么一点奇怪,自己早就有了多个院士头衔,但证多不压身,来者不拒呗。

不仅如此,英国皇家学会还为李谕授予了一个皇家奖章。

这是皇家学会最高的荣誉,曾经也称为“女王奖章”,一年仅颁发两枚,十分稀有。哪怕到了李谕上辈子时,一共也只发了400来枚,并且获奖者有五分之一拿到了诺奖。

皇家学会会长哈金斯将一枚镀银奖章拿给李谕,说道:“恭喜你,这是荣誉的见证,也是荣誉的起点。”

开尔文勋爵说:“的确仅仅是荣誉的起点,我想过几年,李谕你很有可能被授予爵位。”

英国王室对外国人也是可以授爵的,但非常非常少。

晚上,开尔文勋爵邀请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